close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67).jpg

接上篇~https://saku031705.pixnet.net/blog/post/5717927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1).jpg

第三天早上的行程太魯閣國家公園,這次我們沒打算在早上七點管制之前先把車開進去遊客中心,

因為這樣要很早起床,老大說今天睡飽一點再搭接駁車進去太魯閣就好哩,

話說新城(太魯閣)火車站外觀整修的還蠻有設計感的。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2).jpg

今年的接駁車都派很新的遊覽車來接送遊客,我跟老大還在討論是否因為陸客減少的關係,所以我們才有新車可以坐 XD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3).jpg

初三沒睡飽   >0<     我還在車上小眯一下......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4).jpg

在綠水站下車,老大要帶我們去走綠水合流步道~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5).jpg

綠水步道的入口,很有古道的感覺~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6).jpg

綠水步道原是合歡越嶺道的一部份,合歡越嶺古道,距今約三百年前,太魯閣族人翻越中央山脈

定居立霧溪沿岸時,依靠部落間的社路相互聯繫。日本發動的太魯閣戰役,就是沿著社路攻打

太魯閣族人,太魯閣戰役之後,日人繼續清理道路並在沿線紛紛設置軍警駐在所、教育所,

以達到操控太魯閣地區的目的。 1927年太魯閣峽獲選為台灣八景之一,

1932年花蓮港廳與台中州分別著手合歡越道路踏查,1935年2月從花蓮港廳

至台中州霧社路段終於暢通,此路線改稱為合歡越嶺道路。 其中從合流到綠水這段古道,

由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整修為綠水步道,保留了大部分古道的路跡。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7).jpg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8).jpg

走一小段後看到有條叉路是 "綠水文山步道" 不過目前封閉中~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9).jpg

綠水合流步道,位於中橫公路172公里處,入口處於「綠水地質展示館」左側,全長約2公里,

連接綠水河階地至合流台地,全線為平緩泥土路面,步行約1小時可達步道終點。

循著步道前行,可欣賞豐富的自然生態,體驗斷崖峽谷的險峻。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10).jpg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11).jpg

途經小吊橋~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12).jpg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13).jpg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14).jpg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15).jpg

如果是下雨天就不建議來走這個步道了~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16).jpg

沿途都有看到土石滑落的痕跡~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17).jpg

小小的山洞~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18).jpg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19).jpg

小山洞長約三十公尺,如果沒有帶手電筒,扶著山壁行走,約在山洞中段,對面洞口光線就可以透進

來。小山洞並非合歡越嶺道原有的,而是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為方便遊人行走所開鑿。走出洞口

,一片大理石斷崖矗立著,古道與現代的中橫公路在斷崖上下方並列,古今道路在此形成強烈對比。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20).jpg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21).jpg

這段路現在有欄杆感覺上比較不恐怖,以前沒有欄杆真的要很留意腳步了  XD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22).jpg

好處是視野很好可以欣賞美景啊~!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23).jpg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24).jpg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25).jpg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26).jpg

步道橫切過斷崖,站在斷崖上視野開闊,中橫公路在腳底下穿過,立霧溪在此有一個大轉彎,

形成曲流地形,向西可以眺望不遠處的綠水管理站做落在河階地上;向東則合流露營區就在

立霧溪與公路中間。此段的植物受到地形的環境影響幾乎都是幾乎都是岩生植物,

包括台灣蘆竹、太魯閣櫟、車桑子、萬年松、捲柏等,甚至還可見到從中高海拔下降到此

生長的台灣刺柏,這是因為此地岩石的環境造成中高海拔植物下降生長的特殊現象。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27).jpg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28).jpg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29).jpg

但是這段路有潛在危機,抬頭看岩壁上方的石頭,有些剝落現象看起來甚至搖搖欲墜的感覺  >"<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30).jpg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31).jpg

往合流1.1K~ 往綠水0.9K 看到這塊牌子代表我們在步道的中間了~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32).jpg

合照一下~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33).jpg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34).jpg

繼續走會經過弔靈碑~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35).jpg

步道上弔靈碑是日據時期留下的石碑,由整塊原石刻成,碑文上有「弔靈」二字,

並刻有四名日本警察的名字,年代從大正五年至大正十一年,

應是紀念當年殉職的警察所立。 弔靈碑的存在,也可證明此路為古道的一部份。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36).jpg

步道末端接到一條寬闊的產業道路,往下走即可到中橫公路。產業道路為向陽坡面,生長的植物

大多是喜嗜陽光的陽性植物,包括構樹、血同、野桐、九芎、羅氏鹽膚木、山黃麻、小業桑等。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37).jpg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38).jpg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39).jpg

走出來公路對面就是合流露營區~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40).jpg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41).jpg

還蠻多人在此露營的 !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42).jpg

然後我們打算走中橫公路回去剛剛的綠水那邊,走馬路只要300公尺的距離~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43).jpg

只是要先經過山洞~ 而上方的岩壁就是我們剛剛走的步道位置 !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44).jpg

山洞的岩層還蠻好看的~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45).jpg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46).jpg

過山洞就回到綠水啦~!   繼續搭接駁車到下一站~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47).jpg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48).jpg

坐在遊覽車上用手機隨意拍拍~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49).jpg

九曲洞那邊現在已經在施工整修了,可以期待它再重新開放囉~!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50).jpg

下一站來到布洛灣~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51).jpg

布洛灣台地是立霧溪下游的大型雙層河階,太魯閣語是「峽谷的回音」之意,此台地也曾經是太魯閣

族人聚居的部落,現今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在此成立管理站,並規劃成原住民特色園區。布洛灣分

上、下兩台地,高度相差30公尺,下台地海拔約370公尺,管理站設於此處,提供民眾解說諮詢及

遊憩訊息的服務,並放映多媒體節目,介紹太魯閣地區的開發和泰雅族的人文歷史。左側的太魯閣族

工藝展示館,則展示太魯閣族人織布、籐編技藝的精美作品。由下台地步行至環流丘公園,可俯瞰溪

畔、觀賞峽谷景致。而上台地則採委外方式經營,規劃為住宿及研習中心,有套房、會議中心及餐飲

服務中心等。 因布洛灣台地為熱帶季風雨林生態環境、環流丘與河階地形,太管處特於此處廣植

培育原生種台灣百合,每至四月,野百合盛開之際,迎風搖曳之姿,雅緻清香令人不禁沉醉其中。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52).jpg

上面我們懶的爬上去了~ 因為上次來有稍微走過 2012.01.23~26.農曆新年環台花東遊

太魯閣國家公園~天祥,布洛灣   https://saku031705.pixnet.net/blog/post/5720696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53).jpg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54).jpg

前方鐵皮圍籬擋著也在施工中~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55).jpg

去販賣部買了關東煮來吃,旁邊不知道從哪裡傳來泡麵的香味,害我們也突然好想吃,但是這邊又沒有賣 XD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56).jpg

叫老大用手機幫我拍新髮型的特寫給我看看  >0<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57).jpg

騷包吧~   哈 哈 !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58).jpg

販售區旁還有展示關於太魯閣族原住民的介紹~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59).jpg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60).jpg

太魯閣族大致分佈北起於花蓮縣和平溪,南迄紅葉及太平溪這一廣大的山麓地帶,即現行行政

體制下的花蓮縣秀林鄉、萬榮鄉及少部份的卓溪鄉立山、侖山等地。是一個父系的小家庭組織

結構社會,在家庭或親族間均以男性權威為主。其「命名法則」是採用父子聯名制,也就是子女

聯父名於自己的名字之後。 在同一血緣的親族之間,太魯閣族人嚴格的遵守著同一親族不婚的

禁忌,他們在收穫時彼此邀宴,婚喪習俗時負有互助和共享豬肉的權力及權利,更重要的是

其共負罪責、共復血仇。 傳統上,太魯閣族的男性,婚姻條件是獵首及具有高超的狩獵技巧(

唯有已獵首過及擅於狩獵,男子才有資格紋面),其次是守規矩與心地好,有財產及身體強壯

則是更次要的條件;女性的首要條件是會織布(女子會織布才能紋面,紋面的女子才算是美麗的)

,其次則為勤勞、會持家及心地好。而在男女關係之間,傳統祖靈的信仰及恐懼深植於人心之中

,因此族人有著極嚴格的規範:不允許未婚的青年男女或已婚的人有越軌的行為或動作。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61).jpg

最後來到了長春祠,剛下車居然就開始下雨了....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62).jpg

山頂上還有其它寺廟~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63).jpg

長春祠位於台灣花蓮縣秀林鄉之太魯閣國家公園區內,距離太魯閣口2.3公里處,是為了奉祀當年

闢建台八線中橫公路的施工過程中,不幸因公殉職的225位工程人員靈位。由於中橫公路工程艱鉅,

時有傷亡,當時的台灣省公路局為了告慰英靈,於是在1958年,擇定公路對岸的湧泉水瀑上方築祠。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64).jpg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65).jpg

這次特地要來長春祠,結果步道封閉禁止進入....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66).jpg

長春祠的建築採中國古典唐代亭台樓閣風格,並依照附近地勢嵌入山壁之間,精巧而莊嚴。清新的

泉水自山壁湧出,形成一道飛瀑直瀉而下,終年不歇,形成「長春飛瀑」,為中橫公路的一處盛景。

周圍具環形步道,可飽覽峽谷及曲流風光。祠後有一石梯,高380階,可通往觀音洞,而祠下方的

飛瀑,是由於河水不斷的撞擊、掏挖坡腳,使邊坡呈平行的方式後退。長春祠步道從中橫公路舊道

長春橋頭循階而下,沿著山壁鑿出的小徑至長春祠。步道延伸到長春祠正後方,垂直的山壁開鑿出

「之」字形陡急而上的階梯,此段步道被稱為「天梯」。循天梯直上,先到達觀音洞、再經太魯閣

樓和鐘樓。鐘樓是步道的最高點,登上鐘樓,居高臨下,俯瞰立霧溪曲折河道和峽谷,公路、車輛。

從祠前眺望,立霧溪在此上下游作了3個超過90度的彎曲折轉,在地理學上稱為「曲流」,而長春祠

就建在曲流的攻擊坡頂點上,因此剛好成為觀賞曲流地形的最佳地點。由於此地屬大理岩與石英片

岩交錯出現的地質,不斷受到應力作用而形成破碎岩層,極易崩塌。1987年溪溝峭壁發生嚴重崩坍,

落石擊毀祠旁涼亭,1997年後才再度整建通置及亭閣,恢復入祠參觀。目前長春祠周邊設施遭落石受

損與步道部分崩塌,故處於暫時封閉管制之狀態,而靈位供奉位置變更為步道入口旁的三聖佛彌陀巖。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67).jpg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68).jpg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69).jpg

只能遙望長春祠了~

2017.01.30花蓮太魯閣 (70).jpg

滿滿的大平台~  下次再來  XD

2017.01.30花蓮太魯閣.jpg

 

續~https://saku031705.pixnet.net/blog/post/5717921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aku 的頭像
    Saku

    殺庫SaKu的家-告別K6小車EG6山寨版SIR日規JDM式樣-VIP馬五MAZDA-5入替

    Sak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