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 2014.02.03‧農曆新年宜蘭遊,蘇澳砲台山。3-1
離開蘇澳後換來到頭城老街~
頭城最古老的街道-和平街,在清朝時期一度為蘭陽平原最主要的經濟道路,現在則是宜蘭地區碩果僅
存的懷舊老街。南北走向的和平街是由河運發展衍伸的街道,與烏石港、頭城港、打馬煙等重要貨物
集散地相接,一度盛極一時。可惜好景不常,一九二四年的大水淹沒了頭城港,加上之後公路與鐵路
的開拓,蘭陽平原的經濟重心轉移,和平老街便逐漸沒落。現在和平老街北段的北門福德祠與另一頭
的南門的福德祠,是當時居民為堵住老街財氣所籌建奉祀,一旁的長排平房是清代的十三行遺址,還
有139號混合著各式建築風格的盧宅,以及其對面已成一片池塘的頭城港遺址;129號吳宅則遺留著
日據時期精緻建築的模樣;51至61號的陳春記及源合成是氣勢不凡的日式大正建築;老街中心點的慶
元宮三春殿則保存著早期的古樸石雕。漫步在老街上,透過兩旁的建築遙想當年的繁華盛況,
感受街道從興盛到衰落的年華變遷,就彷彿陪台灣走過一段滄桑的建築史!
良心攤販~ 喜歡什麼自己拿自己投錢
經過一個路口,走過來也是和平老街~
這裡的老街沒有過多的商業化~
【盧纘祥宅】 早在清代,盧家即擁有進出口的十三行郊。其門前的大池塘,1924年頭圍港淤塞以
前,船隻可以直達,盛極一時。而盧家這棟混合多種風格的美麗宅第,到今天仍屬稀有,是個既多元
又特殊的歷史空間。清代時期,盧家更已是頭城的首富,並擁有頭城最大的行郊「十三行」。該家族
中,又以盧纘祥最富盛名。「盧纘祥」早年經商,後來從政,曾先後擔任過日治時期民選庄協議會
員,光復後的頭城鄉長、宜蘭首任民選縣長及省府委員,是個風雲人物,今日的頭城鎮上就有一條路
命名為「纘祥路」。十三行的輝煌過去,為頭城人津津樂道。同時也是盧家的創庫和批貨處的總稱。
為什麼叫做「十三行」呢?有人說是原先有連續13間店面,也 有人認為13只是個吉祥筆劃。當時盧
家在此經營「行郊」貿易,附近還有著名的北台灣大地主林本源設立的「租館」,使得這一帶成為船
郊和巨商聚集之地。日式屋頂上,開有西式的「老虎窗」;屋身採西式圓拱及柱飾,並設有迴廊;建
材則為洗石子及白色面磚;但在牆角及台基上,卻做成傳統建築常見的「櫃台腳」,各種風格皆十分
特殊。
【十三行】是清代本鎮首富盧家的商行和穀倉總稱,也是清代頭城首富盧家的倉庫及批貨處,由於當
時的烏石港是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因此十三行建在河道旁,一端朝河岸碼頭使船隻入港後能直接進
貨儲存,而另一端臨街則為了出貨的便利。當時盧家擁有不少船隻,來往烏石港和福建諸港之間從事
帆船貿易,十三行的石材屋基,據說是當年船隻由外地返航時所運回的『壓艙石』,這些石材堅固耐
用,因此得以保存至今。排列有序的木造屋身,內部「聲氣相通」,屋屋相連,但通道十分複雜、牆
壁極為厚實,有防盜的效果。
至於十三行名稱的由來,說法有二,一是此處本有十三間連續的店面,因此而得名;一是十三為吉祥
筆劃,有趨吉避凶,福澤萬年之意。十三行的出現,是頭城商業鼎盛的時代,行址所在的和平街即為
當時的商業街。其構造樸實,斜形的屋頂覆蓋紅瓦,紅磚切成的柱子支撐每個角落,牆壁為木板牆。
十三行斜前方有一棟中西日合壁的「盧纘祥公館」,其右為林本源租館,係頭城規模最大的建築物之
一,惜今以拆除。
十三行旁為北門福德祀,創建年代極早,係鄉民因恐經濟衰退,特在北門口立祀鎮之。祀基不
大,古僕可愛,屋簷兩側各置一小石獅,精巧細緻,為難得一見之佳構。與該祀遙遙相對的為南門為
土地祀,祀旁有一小公園,供遊客休憩。兩祀之間的古街道兩旁,清代、日據及光復以後的建築錯雜
其間可謂臺灣建築縮影。尤其民初的房子尚存不少,其特色在屋頂和圓拱形的「亭仔腳」,形制之美
並不亞於大溪。民國七十四年,經內政部指定十三行遺址及北門福德祀為第三級古蹟。
從建築歷史背景溯源和平街遺址,「十三行」屬於閩南式的傳統風貌,以石材為基,木結構之厚實屋
身,紅瓦斜屋頂,據說是清代頭城首富盧家的船頭行。台灣有兩個「十三行遺址」,一個是位於金山
的考古遺址,一個則是位於頭城老街的屋舍古蹟。由北門福德祠往外看去,左手邊的長排房舍即是過
去頭城的「十三行遺址」。
建於距今至少150年前。位於頭城街之最北端。西臨烏石港聯內水道北端碼頭,街屋呈座東朝
西。今日僅存西向街面之船頭行第一進部份,三間並排,兩邊間設有出入口,中央明間只留一窗口與
騎樓聯繫。騎樓外側與街面間以石牆基及角木作成隔斷牆,有別於頭圍街南段的其他文市商號。第二
進目前已倒塌不全,留有部份牆身及屋頂,依此判斷應為一更大規模、座東朝西的主聽之次間或稍
間。前進三間構造為土角磚承重牆架、閣檁屋頂,牆厚達60公分以上,開口部份以厚重之木眉及木
板,作兩側及頂部支撐,門之開口尺寸皆窄小似不便利人之進出。據傳此三間原為十三行之倉庫,而
緊臨此三間北側另有一間疑為當時船頭行商較正式之接待空間。其構造遠較前者精細,有屏壁及額匾
(已失佚),並有精細之花格雕刻,土角磚牆牆面開口部份以磚砌,餘施白粉牆面。地面亦較倉庫考
究,舖尺二方磚,整體構造似為正廳之空間,其歷史背景為何有待進一步查證。
沒有攤販店家點綴的熱鬧奢華,取而代之的是一份寧靜與悠閒,這是一條少了商業化不一樣的老街~
接著走到頭城火車站~
旁邊還有文創市集~
一旁的書店有人在拍戲~
品誼米粉羹、春捲
窯烤披薩的窯做成烏龜造型~
這家看起來菜色比較多選擇~
爌肉飯、雞肉飯、還有肉羹麵,再切個小菜就解決了一餐~
吃完要結帳時看到店家掛著一幅『靈龜護廟』的照片,拍攝角度是海面上拍龜山島然後廟在後方,
我隨口問老大那是哪裡? 她說是大里的天公廟,於是就很隨性的決定了下一個地點~ ~ 出 發 !
續~ 2014.02.03‧農曆新年宜蘭遊,大里天公廟。3-3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