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節沒連假,隔了兩天禮拜六來個台北一日遊~~
早上6點半搭統聯客運,在車上無聊亂拍 XD
到台北車站又轉搭捷運到台大醫院~~
對面是中正紀念堂~~
早上第一站是長榮海事博物館,進來的時間剛好工作人員開始導覽,原始船的製作方式跟模型~
這邊蠻不錯的,9月1日至11月30日「2024張榮發基金會藝術季」期間,開放全民免費參觀~
因為要趁現在不用門票的時候來,不然的話我會把它當做下雨天備案的室內景點~~
博物館入口 : 由5樓進入參觀。世界船舶區 : 設置在本館5樓展場,規劃有原始船、西洋帆船、
機械動力船、中國帆船/台灣民船...等4個單元展區,提供觀眾認識世界船舶發展沿革的一扇櫥窗。
帆,或稱颿、風帆或船帆,是指帆船桅杆上利用風力的布篷。而使用風帆作為動力的船隻
則稱為帆船。帆船可能不止一面船帆,船帆也並非僅僅順風時才可以推進船隻。
通過船帆角度的變換,在逆風中帆船也可前進。這些知識我是透過介紹才知道的~~
五月花號(英語:Mayflower)是一艘英國船隻,於1620年將一群英國分離主義者
(當時被稱為separatists,今天被稱為天路客,英語:pilgrims)從英格蘭運送到新大陸。
經過10周艱苦的海上航行,五月花號帶著102名乘客和大約30名船員抵達美洲~
太陽王號為法國皇家海軍的旗艦,於1690年下水,配有104門大炮,
與英國的海上君王號同為17世紀工藝最精巧的戰艦。
船尾上部裝飾有一隊戰馬伴隨飛越天空的太陽神,象徵當時的「太陽王」路易十四。
海上君王號~~
模型做工很精緻~~
18世紀法國74門砲戰艦剖面模型~
窗戶看出去正對著總統府,前面的凱達格蘭大道不知道在辦什麼活動,被景福門擋住了~~
機械動力船的出現,瓦特在18世紀末發明新式蒸汽機,被廣泛做為工廠機器的動力,
西元1807年,富爾頓成功運用蒸汽機來驅動輪船~
富爾頓於1807年發明了蒸汽船,剛開始船腹兩側都裝有像水車般的明輪,這台模型就是原型~
東港燒王船的模型~~
台灣漁船,這艘是烏魚船~
摩斯鍵~
鐵達尼號相關文物,木板、明信片、信件.......等
鐵達尼號的模型~鐵達尼號(英文:RMS Titanic)是一艘英國皇家郵輪,也是白星航運公司旗下
的3艘奧林匹克級郵輪之一,在當時是全世界最大的海上船舶,由貝爾法斯特哈蘭德與
沃爾夫造船廠建造,號稱「永不沉沒」、「夢幻之船」。頭等艙在設計上追求舒適和奢華的
最高水準,設有健身房、游泳池、接待室、高檔餐廳和豪華客艙。船上也有一臺高功率的
無線電報機,由馬可尼無線電報公司為乘客提供電報收發服務,以及鐵達尼號的航務通訊。
1912年4月10日,鐵達尼號展開首航,也是唯一的一次載客出航,最終目的地為紐約。
部分乘客為當時世界上頂級富豪,以及許多來自英國、愛爾蘭、斯堪地那維亞和歐洲其他
地區的移民,他們尋求在美國展開新生活的機會。4月15日在中途發生船底撞擊冰山後
沉沒的嚴重災難。2,224名船上人員中有1,514人罹難,成為近代史上最嚴重的和平時期船難。
船長愛德華·約翰·史密斯最終與船一起沉沒;鐵達尼號總設計師托馬斯·安德魯斯也在這起災難中死亡。
1985年,前美國海軍軍官羅伯·巴拉德率領團隊發現了鐵達尼號殘骸,該船分裂成兩部分,
並在3,784公尺(12,415英尺)的海底深處逐漸瓦解,沉船內成千上萬的文物已在世界各地的
博物館中復原並展示。鐵達尼號已成為歷史上最著名的船舶之一,
許多流行文化作品保存了關於她的故事,包括書籍、民謠、電影、展覽和紀念品。
鐵達尼號也是一戰前世界上第二大的遠洋客輪殘骸,僅次於她的姊妹艦不列顛號。
導覽員背後是它撞上的冰山模型~
安卓雅.多莉亞號
長榮海運的貨櫃船~長正輪
模型局部剖面可清楚看出住艙、機艙與貨艙內部的構造~
長島輪為長榮海運公司早期的雜貨船,1970年代第一次能源危機時,波斯灣港口嚴重壅塞,
船舶往往需等候半年才能進港,雜貨船可充做駁船兼倉庫,
使長榮其他貨船得以迅速返航載貨,長榮因此調整而賺進很可觀的利潤~
愛斯克號為港口挖泥船~
油輪~專門載運原油的一種貨船~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艦艇~~
福熙號~法國戰鬥巡洋艦
埃及豔后號~林德級巡防艦 1966年服役
羅德洛號~
埃塞克斯號~航空母艦 1942年服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了~
上次看阿湯哥的電影捍衛戰士,戰鬥機要降落在航母上也需要很好的技術~~
鐵爵號~英國無畏型戰鬥艦 1914年服役
大和號~日本大和級戰鬥艦,1941年服役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戰鬥艦~
亞利桑那號~美國超無畏型戰鬥艦,1941年的珍珠港事變中受到重創,目前仍沉在珍珠港的海底~
日本的高雄號~重巡洋艦高雄級,以京都的高雄山命名~
紐澤西號~
密蘇里號戰鬥艦~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的儀式在本艦上舉行,
日方代表簽署了無條件投降的文件,正式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
伊號第四零零潛水艦~
早期的潛水艇,在水面上航行時使用柴油機,同時為電瓶充電,做為水下航行時的電力,
由於儲存電力有限,必須偶爾浮上水面充電,造成隱密性喪失,後來德國在艇上安裝呼吸管,
改善這個問題。1950年代,核動力潛水艇的發明解決了發電問題~
U-1 德國海軍潛艇,U-1是德國海軍的第一艘潛艇,1906年開始服役,
這個代號讓我想到獵殺 U571 那部電影~~~
展館裡還有模擬器的遊戲可以玩~~
老鷹號~1942年被德國潛艇 U-73 擊沉
海洋畫~當攝影技術尚未問世之際,人們透過繪畫來記錄海上活動~
畫中描繪的是美國無畏號在1944年遭到日本神風特攻隊的襲擊~
不知道為什麼下面有隻美人魚 XD
海洋台灣區 : 本區以世界史的角度,詮釋數百年來台灣及其居民與海洋的關係~
茄定帆筏~
走到後面是全台國民小學海洋繪畫比賽的作品展~~
從5樓開始參觀,走到了2樓,這邊可以看到一樓大廳~~
航海探索區 : 本區利用多年來所蒐藏的各式航儀,透過主題性的展示方式,
讓觀眾瞭解船舶的基本配置與船員航行的相關知識。
新船下水儀式,一般會請女性作擲瓶人,早年擲瓶方式是利用真正的香檳用力拋,
現在則利用斧頭切斷繫於香檳瓶上的繩索,讓香檳直接碰撞於船身,
依照傳統香檳瓶一定要敲碎,否則是不吉利的~~
這邊也有遊戲玩~~
星星導航,看懂這個蠻厲害的~~
在船上如何對外聯繫~~
無線電通訊~
19世紀美國發明家利用電磁原理發明了摩斯信號碼~~
救火遊戲~~
巴拿馬運河的模型~~
巴拿馬運河(西班牙語:Canal de Panamá)位於中美洲的巴拿馬,橫穿巴拿馬地峽,
連接太平洋與大西洋,全長82公里,大致呈西北-東南走向。運河最寬處達304公尺,
最窄處也有152公尺,是世界的航運要道之一。運河在太平洋一側有兩座船閘,在大西洋一側
有一座船閘。在大西洋一側的船閘有三層,高達21公尺,每扇有745噸重,但平衡相當好,
只要30千瓦功率的電機即可驅動開合。船室長305公尺,寬33.5公尺,船隻在船閘中被提升
26公尺,進入人工築壩攔截查格里河形成的嘎頓湖,通過運河再經過一座單層船閘降到
海拔16.5公尺,進入米拉弗洛湖,最後經過一座雙層船閘降到海平面高度進入太平洋。
每座船閘都是成對的,所以可以雙行,船隻在船閘中由軌道牽引機牽引行動。
太平洋海面比大西洋海面高24公分,並且潮汐較高。嘎頓湖中有幾個小島,是野生動物保護區。
1881年,法國人開始建造巴拿馬運河,但很快由於工程技術問題和勞工的高死亡率而停工。
美國於1904年接手這一工程,並於1914年8月15日建成。作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工程
項目之一,巴拿馬運河極大地縮短了船隻來往於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的時間,
使船隻能夠避開遙遠而危險的合恩角附近的麥哲倫海峽和德雷克海峽。
逛完了下來一樓~~
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 長榮海事博物館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11號
咖啡廳~
博物館商店有販售模型船~~
售票處 門票~全票要200元 ~ 開放時間1.週二至週日 9:00 - 17:00(下午16:30停止入館)
休館日 1.每週一(含連續假日之週一) 2.館方另行公告之必要休館日
定時導覽 10:00 / 14:00 各一場
全票 200元 一般觀眾 學生票 150元 持有證明之學生
優待票 100元 1. 持有證明之65歲以上長者
2. 持有證明之身心障礙者及其陪伴者一人 (每人100元)
團體票 150元 20人(含)以上之一般觀眾團體
鄭和寶船,參觀完要離開囉~~
續~https://saku031705.pixnet.net/blog/post/164671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