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拜天來到新竹湖口的仁和步道尋找看看有沒有殘餘的桐花 >"< 入口處蠻隱密的,沒有用導航可能會找不到~
鄉間小路裡還好有空地可以停車~
有點失敗的牽手照~ 哈 哈 !
樹上好大顆的菠蘿蜜~!
剛走一小段路,往上看是條直上坡 XD
轉個彎之後依然還是繼續上坡~
休息一下拍拍照~
反正這條步道就是不停的上坡 ~''~
叢林裡發現有碉堡跟壕溝 ! !
軍事碉堡~湖口為一台地,無論從南北進入都可明顯感受到地勢爬升,由於地勢較高且平坦,老湖
口從日治時期便是重要的軍事重地,戰後則為陸軍基地所在。仁和步道與湖新路兩旁可看到許多
軍事遺跡,為日治末期、二次大戰期間所設的防空砲台,防空洞間則有軍事孔道連通,現已廢棄。
可惜我們來晚了,連朵油桐花都沒看到.....老大那天還PO了油桐小百科給我看,讓我知道為什麼山上
會有那麼多油桐花:油桐於民國50-60年代,對日本輸出為國家賺取不少外匯,當時輸出價格好,
桃竹苗區的客家人紛紛搶種。後來日本停止對台採購油桐,而形成了滿山沒人要的窘境,
因而油桐樹保存下來,因此每年 4-5月,我們才賺到滿山的油桐花開。
軍事重地~ 嚇 XD
看到了三叉路,仁和步道結束囉~!
往左走通往金獅步道跟湖新路,右邊是條泥巴路的產業道路~
仁和步道是老湖口知名的賞桐花勝地,全長約967公尺。油桐樹的木材本身可製成家具、樂器等,
果子還可榨油,每年4~5月的花季時飄落的桐花有『五月雪』的浪漫別名~
金獅步道是條平坦的水泥路~
很棒的視野景觀,此時我的背後是一座別人家的祖墳,我跟老大說這裡一定是個風水寶地 !
走著走著就走到大馬路了~
金獅步道分為『古道』和『步道』兩條。金獅古道長約732公尺,為老街後山三條主要入山道路之一
步道旁很香的花,聞起來有種熟悉的感覺,好像芳香劑的味道 XD 不知道是什麼花~
金獅寺~
入內參拜一下~
寺旁廁所前有個很大的鴿舍,我跟老大說早期通訊不方便,所以養鴿子用來飛鴿傳書用 >0<
寺廟前有個用貨櫃屋組合而成的,看起來像是景觀咖啡廳,但是還沒有營業~
這邊就是金獅古道了~
早年鄉民為了便於出入而開闢的山徑,由卵石鋪成,居民稱為''石段''。
爬山滿頭大汗~ 吃錢很累,但吃錢不說 XD
爬完山換來湖口老街逛逛~
有些店家裡頭都禁止攝影 >"<
復興戲院~ 裡面改裝成餐廳 !
湖口老街是位在臺灣新竹縣湖口鄉的一條街道,其中包括街頭、橫街、新街三條街。
其興衰與鐵路密切相關,這一帶因為劉銘傳所鋪設的鐵路延伸至此,設有「大湖口火車碼頭」
而繁榮,並在日治時期整建成今日風貌,但後來因為鐵路路線調整,「湖口驛」移到下北勢
而使街道商業衰退。街道上有新竹縣縣定古蹟湖口三元宮與歷史建築老湖口天主堂,
而湖口天主堂即是在舊車站原址上建造而成。近年來經由居民與政府社區總體營造之下
,翻修老街牌樓、店亭、石板路與綠化工程,湖口老街有了新風貌。
湖口老街以三元宮為轉折點,主要部分呈現「L」型。短邊位於廟北,長約120公尺;長邊位於廟西,
長約640公尺。建築多為磚造牆面,正面一樓為單拱,二樓則開有三扇拱型或方形的窗戶。
在臺灣老街之中,此處的騎樓與拱圈較為寬廣,約有4到5公尺,
而其外觀裝飾不多,可能與當地居民多為客家人有關。
中午肚子餓了~找了間客家味麵攤吃午餐 !
豬耳朵(30)
客家粄條(50) 板條很Q很好吃 !
大湯圓(三顆50)~
老街這裡也有房子要賣,也是千萬豪宅 ^0^
古早味桂花酸梅湯~已售完 !
水果攤的醃南薑李蠻好吃的,老闆娘也很會做生意,我們詢價時他就說我秤給你看,半斤(300公克)
150元~雖然有點小貴,但是好吃就買了 XD 因為他已經秤好了也不好意思拒絕 一3一
這裏有個缺點是沒有封閉成行人徒步區,有些車子會開進來人車爭道有點危險,但畢竟老街裡也有很多
沒在做生意的住家,要硬性規定禁止車輛通行好像也說不過去,這點應該要由市府跟當地居民溝通好才對
當地的宗教信仰主要為在老街尾端的三元宮,主祀三官大帝,還供奉有觀音菩薩、媽祖、
註生娘娘與伯公(即土地公)等神明。另外還有有幾座不同姓氏的家廟與天主教堂,
天主教因教友人數減少,天主堂便在1993年停止活動,並閒置下來
。直到後來大窩口促進會獲得文建會補助下,將閒置的天主堂改建成文物館。
手工的長椅堅固耐用~
吊著的竹簍好像以前去溪邊捉魚抓蝦用的~
想買個牛皮鼓回去給小朋友玩,不過岳母應該會瘋掉 XD 太吵啦 !
客家人的粿、粄條、麻糬還有糕~
短短幾百公尺的湖口老街,少了擁擠卻也挺好的 !
有一攤賣尼泊爾服飾跟物品的攤子~ 老闆也是說著流利中文的尼泊爾人,我幫老大挑了件裙子,感覺蠻好看的 !
玉石店前展示的原石~
小朋友很乖還會幫忙顧店~
這間是~湖口老街木石花園博物館,整間屋子滿滿都是館主的收藏~
琉璃工房,店裡不知道能拍照嗎 ? 所以我只在店外拍,裡面很多作品都很漂亮 !
續~https://saku031705.pixnet.net/blog/post/5718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