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 感覺好久沒出去走走了 ! ( 雖然只隔了兩個禮拜 ) XD
今天想去苗栗後龍的好望角看看,就順路先來客家圓樓~
今年七月一日開始客家圓樓要收門票跟停車費了,剛好看到路邊有位置就停下來,
路旁年久失修的老房子蠻有味道的 !
走過來這裡還有個火車站~豐富車站建於西元1903年五月二十五日,前身名為後龍驛,後改名為
北勢驛,原本是日據時代日本人為了興建西部縱貫鐵路所建,初期營運之時,除了載運乘客,還有
運送貨物的用途,但在海線鐵路通車後,站上的貨運量逐漸下滑,漸漸的轉為搭載乘客為主,並在
民國八十八年八月改為無人招呼站。 豐富車站將來是高速鐵路苗栗站所在位置,還是苗栗地區
連接台鐵與高鐵乘客轉運的重要據點,等待搭建完成再創豐富車站當年熱鬧盛況。
圓樓旁就是興建中的苗栗高鐵站~
看網路上人家拍的照片,晚上的圓樓配合燈光更漂亮~
分佈於福建的客家土樓群是世界獨一無二的大型民居,堪稱是中華傳統民居的瑰寶,獲得列入世界
文化遺產的行列,並成為公認最具客家文化代表性建築,看到土樓就能夠聯想到客家。
苗栗縣政府在後龍高鐵特定區興建土樓造型的「客家圓樓」,除了彰顯苗栗在地客家文化特質外,
更結合整治北勢溪成果──親水廊道──的美麗景觀,
為苗栗打造亮麗的門面,更呈現在地精緻藝文特色,迎接前來苗栗的觀光客。
超大的圓樓,人站在前面拍照變的好渺小~
客家圓樓佔地1,385平方公尺、總樓板面積3,476平方公尺,為地下一層、地上三層的結構,空中
俯瞰呈現一個環形建築結構。客家圓樓的規劃方向是以本土客家文化為主軸,尤其苗栗是客家
音樂戲曲發展重鎮,因此定位為客家戲曲與音樂之主題場館,安排相關展演節目活動,並邀請
表演團體進駐,供民眾欣賞研習。客家圓樓的一樓主體為圓型展演劇場,台上有斗大的客家
戲臺字樣、花布燈籠高掛兩旁、觀眾座位則是古樸的板凳;二樓主要為展示空間,規劃有
「客家戲曲館」、「客家音樂館」及「城市文化交流展」,屬靜態展覽的形式;三樓設置DIY
研習教室,另外還有多媒體互動專區,運用虛擬合成技術,讓自己與苗栗多處著名景點及建築
物合影留念;地下一樓則為多媒體放映室,播放相關影片。為了提供更多元服務,
客家圓樓也有附屬餐廳、販賣部的設置,主打客家風味與在地特色創意商品,
讓民眾來此還可以品嚐體驗苗栗最真實的本土風情!
不過重點我們沒進去~ 哈 哈 !
這裡的風蠻大的~ 傘都吹歪了 !
旁邊的魚池裡有好多魚~ 看起來大多是錦鯉 !
苗栗客家圓樓地址:苗栗縣後龍鎮校椅里7鄰新港三路295號電話:886-37-732940開放時間:週二至
週日上午9時至17時(週一休館)【票價】全票:30元團體票(20人以上):20元優待票(本縣縣民):
10元免費入場:一、未滿六歲之兒童。二、持有身心障礙證明之身心障礙者及其必要陪伴者一名。
三、六十五歲以上民眾。 四、持有低收入戶證明者。
肚子餓了,網友介紹後龍廟口的黑輪伯很好吃~就在慈雲宮這邊。
後龍 廟口 黑輪伯 地址 : 苗栗縣後龍鎮中龍里三民路120號
人好多.....點餐速度也好慢.....所以排了好久的隊....... 差點不想吃了 !
吃起來感覺蠻普通的,比較不合理的地方是這個紙碗一個還要加收5元.........
吃完再到對面吃個杏仁露(冰),不過我們不愛吃杏仁所以點了其它的冰~
他的剉冰看起來像用手工鏟的那種,吃起來口感比較不同,配料也挺好吃的 !
好像還有一攤肉圓也很有名 ! 不過我們吃不下了 >''<
接著就來好望角囉~!
苗栗後龍好望角位於白沙屯北端的一個小山丘上,地勢並不算高,開車或騎單車都可以抵達,
在山丘頂上,目光直接會被海岸線旁成排的大風車給吸引住,這邊是半天寮休閒文化園區
最著名的景點。這塊座落在後龍溪與西湖溪以南海平面上的一塊綿延數公里美麗的台地,
台地地勢平坦寬廣,視野相當遼闊,沒有任何障礙物,這一座座巨型的風力發電機,
在蔚藍的天空中轉動,相伴以朵朵白雲,相當美麗,所以好望角已然成為遊客們看天
、觀海、賞風車的最佳景點,更是許多攝影師取景的好地方。
這邊的風車據說是全台灣風力發電最密集的地方了,站在高度達一百零六公尺的大風車旁,聽著風車
轉動的咻咻聲響十分震撼,雖然好望角並沒有明確的地點,但沿途都有指標,並且枕木與水泥的步道,
坡度相當平緩,路況良好,因此假日也會吸引不少人攜家帶眷要來此看美麗的風景與壯觀的大風車。
風景挺棒的 ! 可惜這裡風太大~想拍美美照都變成蕭查某了 >''<
這邊還有個小廣場,有攤販賣些吃的喝的~
看到往下走的步道了~
步道起點還有個景觀台,仔細看它是蓋在原本的軍事碉堡上頭~
邊走還要邊幫他們拍照~ 我容易嗎我 XD
這條步道一直走可以走到山下的平面道路,然後繼續走就到海邊的海角樂園了~
除非我瘋了才會用走的下去 ! 哈 哈~
我們走到下面的砲台就當終點啦~!
合照測光又補捉到屁賢故意耍寶的樣子~
這地方挺棒的,就是有點熱 ! 讓人受不了~
風也好大~ 拍照常常都一頭亂髮 ,還好我比較聰明戴帽子來, 哈 哈 !
離開前再拍個合照~
後龍好望角要怎麼走 ? 由中二高後龍交流道下→往西直行會遇到台61線西濱快速道路→
順著西濱南下方向走慢車道→遇第一個路口右轉進入小路→
至台鐵海線下方涵洞處左轉→沿著上坡路繼續走即可到達。
最後一個點是地址位在苗栗縣通霄鎮白西里92號的白沙屯媽祖廟(拱天宮)~
轉進小路快到廟口時剛好遇到進香團,亂繞之後跑到廟後方的海邊來~
「白沙屯」舊名為「白沙墩」,純樸又美麗的名字,台灣西部縱貫鐵路上的一個濱海小站「白沙屯」
位於苗栗縣通霄鎮西北方,北臨後龍鎮,是通霄屯墾最早的地方。清康熙年間就有先民入墾,
首開風氣,乾隆時期已漸成市街,先民駐居人數日益增加。這個依山傍海的村落;
海岸線上東北季風帶來的大量風沙,堆積雪白的新月型沙丘,「白沙屯」之名由此而來。
自古即地處交通要站,因「山海之近於斯為最狹」為新竹到大甲的官道必經要站之一,
曾是重要的海防汛守之地。今則為台1線與台61線西濱快速道路交接處。
![2015.09.06.後龍好望角 (50).jpg 2015.09.06.後龍好望角 (50).jpg](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saku031705/1686669693-1626513020-g.jpg)
經過白沙屯漁港看到有車開到沙灘上,本來也想開近點拍張照,不過我怕沙子太軟刁車 ><''
風飛沙好嚴重,拍個幾張後就塊陶啊~! 轉來轉去終於找到路繞回拱天宮了 !
「拱天宮」為通霄白沙屯地方民眾的信仰中心。距今一百五十多年前,清咸豐晚年白沙屯居民有鑑於
信仰寄託─媽祖;長年輪值奉祀於爐主家遲遲未有禮拜殿堂,村民倡議集資創建,於同治二年(西元
1863年)完成,在約三百坪的地基上建築三十餘坪土垣茅屋(土埆厝)。 民國十九年(西元1930年)經
一甲子的風雨剝蝕土埆結構已漸斜傾,有失禮神誠敬。地方信士提議為使廟宇堅實穩固改以磚石修建
。民國二十四年中部發生大地震,本宮前殿受餘波影響畧損,信眾再度鳩資修茸以維廟貌。拱天宮
於民國六十三年改組成立管理委員會,並逐步興建鐘鼓樓、兩側廂房及改建前後各殿的硬體設施,
於民國七十八年十月竣工完成現有莊嚴富麗的規模。 兩殿兩廂式建築崢嶸偉岸、金碧輝煌,屋頂
剪黏貼飾神龍翻轉、彩鳳蹁跣、花鳥走獸莫不栩栩如生,天將神兵威風凜凜。宮內各殿網目藻井
豎材垂花絢麗奪目,蟠龍石柱雕琢精實、生靈活現渾然神似,走進拱天宮令人油然產生肅敬之心。
白沙屯拱天宮每年往北港進香,朝天宮鑑於彼此深厚的情誼捐建拱天宮歡迎門,於民國八十四年
十二月九日落成,巍峨豎立在台一線旁成為白沙屯的新地標,雕飾精細、美輪美奐。歷任管理委
員會皆以闡揚媽祖懿德為己任,克盡己職不餘遺力。結合地方資源推動慈善公益。西元2003年
由苗栗縣文化局指導舉辦「白沙屯文化藝術節」首度將地方文化、產業與宗教活動結合,
吸引全國各地前來朝聖,盛況空前,裨益拱天宮發展為宗教觀光重鎮。
參拜一下就離開回程囉 ! 因為還要繞去逢甲夜市找子祥拿扭蛋小公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