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https://saku031705.pixnet.net/blog/post/64078258
早上吃完早餐出門就先去買伴手禮,干貝 XO醬......等等的~~
同事的女兒開始跟我混熟了~
剛到達目的地下車後就準時飄雨~
位在澎湖風櫃半島南端,過去被稱為「風櫃尾」,這裡因為澎湖特有的玄武岩柱狀節理十分發達,
而且長年受到海浪的侵蝕,而形成了狹長的海蝕溝。海蝕溝的底部又被侵蝕成為海蝕洞,
海蝕洞頂端有一道順著節理縫隙通到海蝕洞內的小孔。每個禮拜漲潮時間一來,
海浪順著海蝕溝灌入海蝕洞,洞內的空氣受到大力的擠壓,常常會發出「呼…呼..」的聲音,
這個聲音就好像以前人們生火使用的鼓風爐聲,所以風櫃洞最有名的稱呼就叫做「風櫃聽濤」,
是澎湖縣聽海濤聲最棒的地點!配合玄武岩的特殊地貌,在清晨或夕陽西下時候遠眺,
相當壯麗,也有一種詩人之美。風櫃洞旁邊有兩層樓像貝殼般造型的可愛涼亭,
可走上去欣賞整面海面的景色以及觀察地面上壯觀的玄武岩侵蝕地貌。
幸好雨都一陣陣的還有停下來的空檔可以拍照~
請同事幫我們拍張合照~
跑上觀景台瞧瞧~
A7R3 裝85端的鏡頭從下面拍上來 XD
補上一張手機拍的大合照~
下一站是摩西分海~
一樣下車後雨就來喔~ 顆 顆 !
奎壁山自古就以「奎壁聯輝」之名被列為澎湖八景之一。
奎壁山與東側另一小島"赤嶼"間,有一條長約500公尺的玄武岩步道,在退潮時會裸露出來,
此時前往撿拾螺貝,觀察豐富的潮間帶生態,或是攀登赤嶼,均十分有趣。
奎壁山與赤嶼一帶玄武岩地形發達,目前已列為澎湖先期規劃的六大玄武岩地質公園之一。
這兩地相接,是典型的陸連島地形,可以在退潮的時候走到赤嶼。要走這條礫石地,
務必算好漲退潮的時間,當漲潮時,海水會在你看不到的赤嶼後面慢慢漲起,
當海水漲潮到一定的程度,會越過赤嶼兩端夾擊過來,以往這裡有許多遊客
甚至當地人因為不熟悉海水漲退潮的特性而來不及離開,不幸罹難!
除了算準當地漲退潮的時間以外,能有熟悉當地海水特性的專業導遊也很重要!
奎壁山地質公園富含橄欖石的玄武岩—番仔石和海蝕地形,都是本地質公園相當重要的地質特色。
因為也有潮汐的時間問題,感覺在澎湖的觀光客都跑來這邊了~人突然變好多 !
原本因為疫情取消了很多旅行團,所以跑行程的時候人潮沒有像以前那麼多~~
奎壁山,俗稱「龜鼈山」,後來取諧音定名為「奎壁山」。目前官方有限制特定時間,
「紅燈停、綠燈行」的公告放行,區域開放範圍為步道中心線左右各7.5公尺,
而為維護生態保育、地景維護、旅客安全,禁止攀爬赤嶼和登島。
拍照打卡~
來張同事用空拍機拍的~~
下一站~南寮古厝
位於澎湖東北角,早期南寮和北寮合稱龜壁港社,各自立村後,北寮靠海岸,發展漁業,
南寮靠內陸,發展出農業。而南寮農村再生環境改善,入圍105年公共工程金質獎,並獲得佳作。
湖西鄉東岸有兩個村落,熟知的奎壁山就是在北寮村,南邊的叫做南寮村;南寮村因未靠海,
發展不易,以致早期村內人大量外移,而這裡沒有特別亮眼的景點,鮮少有遊客駐足,
正因如此,許多的舊居部落建築就這樣荒置下來,也因此使得南寮更加保有傳統澎湖農村氣氛。
至今南寮村內還有很多以咾咕石建築的紅瓦、石牆的傳統房舍,有獨棟式、三合院式,
也有一大家族型態的建築,這裡很常見菜宅、牛車、豪宅大戶古厝群。其中「許返古厝」
更是以具有宗教背景及藝術價值,澎湖縣政府文化局將其登錄為澎湖的「歷史建築」。
許返古厝建於清朝時期(1851~1861年),格局屬於一落四櫸頭,主要分為大厝身、間仔、
亭仔以及深井,入口設計為倒吞砛式,主體也是以咾咕石圍牆面的澎湖古厝。
而後曾翻修過3次,至今保存地相當完好。近年這裡以裝置藝術妝點村落,
一些藝術家更是以浮球漁具作為創作素材,巧慧的繪製出一張張可愛的動物臉譜,
妝點南寮社區每個角落。走進社區,在咾咕石建築環繞的巷弄中,突然眼前一亮,
映入眼簾的是懸掛著上千顆彩色浮球的奇異美景,此地已成了熱門打卡景點,
在懸掛的浮球下,澎湖炙熱的太陽穿透過的彩色浮球的縫隙,閃耀的陽光與浮球的陰影
形成鮮明的對比,在地上映照出斑駁的日光,美得令人窒息,浮球裝置藝術已是南寮社區
的重要特色之一。來到這裡,可以緩慢行,遊走在老房舍中,細品味離島鄉村閑散的生活步調。
石頭屋豆花搬家啦~~
龜壁海墘~
水井有翻修過~
以前沒有自來水的時候都會挖一口井用來取水用,古井旁的打水器叫汲水器,是手壓式的水泵浦~
走到了介紹裡的熱門打卡點~~
這邊蠻好拍照的~
離開前再買個仙人掌冰吃~
來到菓葉灰窯時出大太陽囉~~
菓葉灰窯位在菓葉村海堤邊的小高地上,高地表土剝落裸露出土褐色的塊狀玄武岩。
現菓葉村遺留下的灰窯遺跡,是澎湖最具規模的灰窯業遺跡。
灰窯為澎湖具代表性之傳統產業之一,因社會型態改變而沒落;菓葉灰窯保存尚稱完整,
其存在見證澎湖牡蠣殼灰及砱仔灰的生產歷程與方式,具重要歷史價值。
菓葉灰窯主要以玄武岩砌成,獨特的建築風情意象,吸引遊客慕名前往。
現在裡面沒開放,只能走上屋頂瞧瞧~
我叫老大再往裡面站,她說那裏有個大洞啦 XD
灰窯之前的工作是把珊瑚礁化石或蚵仔的殼下去燒成石灰~
傍晚來到隘門沙灘,晚餐要在這邊吃 BBQ
這邊也有水上設施可以玩,香蕉船那些跟我們昨天玩的獨木舟 SUP 都有~
不過我們沒打算濕身,只有踩踩水拍拍照~~
這樣像同一個人的腳嗎 ? 美甲只做一半~
第三天的照片拍比較多,剛好等吃晚餐的空檔時間,
可以在沙灘這邊慢慢拍~
隘門擁有全澎湖最長的黃金沙灘,由珊瑚與貝殼碎屑、孔蟲遺骸等組成,
其中以星狀的有孔蟲,最為驚艷,沙灘上白色珊瑚碎屑搭配碧海藍天,
就像一條白色錦帶,包圍著湖西鄉南面的海灘,相當壯觀。隘門沙灘早年因盜採砂石
將沙灘變成裸露的岩石,當地的李天育老村長及社區熱心人士以攔沙網保護沙灘,
將隘門沙灘恢復成為以往的風貌,現在成為澎湖很受歡迎的愛情沙灘,
而這裡水域較為平靜,適合戲水,並設有木製涼亭可遮陽避雨,也有汲水器
提供遊客簡單沖洗。隘門沙灘與林投沙灘相連連綿數公里長,沙灘寬長優美,
故以沙灘、貝殼、愛情、海潮及音律等元素為創造構想,於林投沙灘上打造一座
以心貝為形象的貝殼教堂,純白絕美的貝殼造型,外形猶如愛情號角,
外殼的流線型條紋象徵音律感,有如教堂播放婚禮音樂,
屋頂上的心型鏤空造型,搭配幸運四葉草的排列形狀,
隨著時間產生不同的陽光投射畫面,散發浪漫的氛圍,成為澎湖的新亮點。
我引導老大擺POSE~拍完怎麼感覺~有你歌卡拉OK伴唱帶的FU.....
我真的不是故意的~
手機自拍~
休息一下等到5點半才是晚餐時間~自助式烤肉吃到飽~!
蚵仔新鮮又好吃~
烤肉吃沒多少,酒倒是喝了不少,跟同事們喝得很開心~
2010跟2022的澎湖遊,或許歲月改變了她的容貌,唯一不變的是~她依然是我的最愛
晚上回飯店又去別條街逛逛,再買個鹹酥雞回去跟同事繼續喝 XD
睡覺前洗澡,有浴缸當然要泡澡一下~
續~https://saku031705.pixnet.net/blog/post/6414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