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聽到有人說~ 原廠RX7 跑不贏 GTR R32
我覺得很納悶~ 這兩者怎麼做比較 ? 一樣日本法規上限280匹馬力
但 RX 7 只有1300 CC .. 不知道他從哪邊 '' 聽 '' 來的
上網查了一下~ 也讓我長了知識
原來轉子引擎的歷史那麼長遠~ 以前只知道馬自達為了研發轉子引擎燒太多錢才會把股份賣給福特
原來發明者另有其人 ~~ 轉貼上來瞧瞧
【 Carnews 文˙Viper 】
講到轉子引擎,相信1991年10月上市的RX-7 FD絕對稱得上歷代轉子車種的最佳代表作。
16個年頭過去,FD原廠搭載的13B-REW不但從初期的255匹成長到法定上限280匹,
更在競技場中培養出RE雨宮這群轉子狂人,讓RX-7不但未隨時間消沉,
反而將轉子的野獸精神發揚光大。
稍安勿躁
一切從轉子之父開始
追本溯源,其實轉子引擎乃是德國機械天才Wankel先生所發明,所以也常被稱為
「Wankel Engine」,而NSU公司(現今Audi的前身)向Wankel買下專利後,
陸續推出全球第一和第二部轉子引擎量產汽車Prinz及Ro80,
不過真正將轉子引擎發揚光大還是馬自達。
從1968年的Cosmo Sport開始歷經多年研革,大家耳熟能詳的RX-7首度在1978年問世,
不過此時的FA和FB僅是頭文字D中高橋兄弟座駕的祖父級車款,
搭載的12A雙轉子化油氣引擎也尚未完全成熟,但573c.c.×2的小汽缸,
擁有輸出功率130hp/7000rpm、16.5kgm/4000rpm,已比喜美車迷口中的單凸銘機ZC強了。
1985年,漫畫主角-高橋涼介的FC問世,搭載654c.c.×2的雙轉子單渦輪引擎-13B Turbo,
輸出功率185hp/6500rpm、25kgm/3500rpm,後期經過多次調整,
於1989年改款時成長至205匹,限量特仕版Anfini更上調至210匹。
最後是1991年10月,搭載13B-REW雙轉子雙渦輪的FD正式降臨,
降低壓縮比、加掛雙渦輪,不但一舉把動力提昇到255hp/6500rpm、30kgm/5000rpm,
輸出特質更同時兼備了自然進氣的線性和渦輪的猛暴。
同樣的,FD也經過多次調校而分為1∼5型。早期的1∼3型使用8位元電腦、增壓值0.53bar、
最大馬力255匹;4型開始使用16位元電腦、增壓值0.62bar、最大馬力265匹;
5型的增壓值再調高到0.74bar、最大馬力為當時日本自主規則上限的280匹。
﹝1967.05﹞Mazda 110S(Cosmo Sport)
﹝1978.03﹞RX-7 FA/FB
﹝1985.09﹞RX-7 FC
﹝1990.03﹞Eunos Cosmo
﹝1991.10﹞RX-7 FD王者降臨
1991年Mazda 787B成為第一輛在法國利曼24小時耐力賽奪得冠軍的日本轉子賽車,搭載26B四轉子引擎,在沒有外掛渦輪的條件下,創造出為700bhp/9000rpm、62.07kgm/6500rpm的輸出功率,且引擎長度僅99公分和重54.75公斤。
﹝1991.10﹞RX-8
RX-8能不能大改?
自然進氣的雙轉子RX-8就有250匹馬力,且引擎比起RX-7輕了30%,對開式四門帶來的舒適寬敞,是它不同於RX-7純跑車的新元素,前雙A後多連桿的操控感並不算差,但開過熟悉RX-7前後雙A臂的車手們在試駕RX-8之後還是覺得少了點什麼?
可惜的是肩負環保省油使命的RX-8引擎-13B MSP,拉長了火星塞的跳火距離,所以當轉數拉高時,跳火的準確度會有問題,使得改大馬力有困難。
這也是日本很少有大馬力RX-8,就算有也是落13B-REW引擎居多的主因。不過雖然大改有困難,輕增壓渦輪還是可以的,目前GReddy已有專屬Turbo Kit,可以增壓值9.0psi創造326匹馬力(自排可升級至260匹)。
全文轉載自http://tw.autos.yahoo.com/auto_information_article2/url/d/a/071109/10/1if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