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包子也下午三點多了,先到新港奉天宮拜拜一下 ! 之前就有想過要來這邊,剛好順路~
用導航搜尋,看到奉天宮就給他按下去了~ 也沒注意到住址是水上鄉.......
結果照路徑走,走到了目的地是在產業道路田中央才發現,
那個座標是奉天宮。。。。。。。。。。。。。。。。。。。濟公廟
想說怎麼那麼偏僻也沒人潮,差點躺在地上打滾..............
大喊 : 這不是奉天宮 ! 這不是奉天宮 !
香火鼎盛的廟宇,週邊商圈應該要很熱鬧才對~
晚上還有歌唱比賽~
新港 奉天宮 開臺媽祖
進來當然要先拜拜~
從最頂樓鳥瞰街景~
三級古蹟---新港奉天宮
原在諸羅縣外九莊笨港街,清康熙三十九年(西元1700年)由當地居民合建,主祀湄洲媽祖
(俗稱船仔媽)。康熙末年改名笨港天后宮,並經多次重修。
嘉慶四年(1799),笨港溪氾濫,笨港市街被分為笨南港及笨北港,天后宮也被洪水沖毀,
廟內神明及文物暫時移到麻園寮(後稱新南港,即今新港)肇慶堂內安奉。當時有住持景瑞發起建廟,
經福建水師提督王得祿捐俸及十八庄人士共同捐貲,於嘉慶十七年(1812)落成,名為「奉天宮」。
奉天宮內供奉乾隆年間山洪漂流的樟木刻成的大媽、二媽及三媽神像。但因當時溪水阻隔,
笨北港信眾朝拜相當不便,經王得綠協議後,將大媽留本宮,二媽分祀北港朝天宮,
三媽暫供於提督公館,俟新港六興宮建成後移駕供奉。
現存的新港奉天宮,坐北朝南略偏西,位於新港鄉大興村新民路與中山路交口上,正對著中山路。
是一座三開間四進帶左右護龍及鐘鼓樓的建築。三開間的前殿,正面以石雕為主,多為宣統三年
(1911)至民國二年(1913)之間所刻。前後檐各有精雕石柱一對,前檐為八仙蟠龍柱,
後檐為花鳥柱。中門彩繪升降龍門神,左右山牆均用石堵,次間後檐安蟠龍壁柱,
是他廟所罕見的風格。
帶有八柱拜亭的正主祀聖母媽祖,與前間用院牆區隔、八卦月門連通;與正殿交接的搭牽樑上,
立有「立有「尪番」斗座,形象特殊;額枋上懸有王得祿在嘉慶二十年(1815)所獻的「聖慈母德」匾。
笨港天后宮一分為三
在清乾隆年間,笨港溪畔三康榔(今雲林縣元長鄉客仔厝)居民發現笨港溪上流來樟木,
此樟木在夜間發出毫光,居民稱奇之外,將此水流樟獻給天后宮,笨港天后宮依其大小雕了三尊媽祖,
稱為:大媽、二媽、三媽。
在嘉慶年間的洪水氾濫及幾次民變,械鬥之下,笨港街市大為損傷,除將笨港媽祖移到麻園寮,
重立宮廟。爾後,因笨北港居朝拜媽祖需涉溪水之不便,乃要求在笨北港另建宮廟奉祀。當時聞人王得
祿將軍出面調停,決定大媽及船仔媽留在笨新南港,二媽到笨北港,三媽則由王得祿恭請回其公館,但
三媽在往王得祿公館途中,在溪北休息之後不再前進,經卜杯媽祖示意於當地建廟,因此王得祿召集附
近六個村庄共同建廟,廟成名為:六興宮。而大媽所駐之宮即奉天宮,而二媽之宮為朝天宮。是以笨
天后宮一分為三,同時三者均存有王得祿將軍所賜之匾額。
奉天宮是新港的代表作
目前奉天宮內存有豐富的文物,具體的記錄著笨港到新港的歷史,而奉天宮也在不同的時空中扮演
不同的角色,宮內一磚一瓦都是先民的心血結晶,雕龍畫棟的建築凝聚多少當代大師的心血,可說是集
新港的歷史、文化、藝術、信仰為一體的廟宇,因此由內政部核定為古蹟。
除此之外,新港奉天宮從過去至今,一直是信徒信仰的中心之一,鼎盛的香火為這個處於嘉南平原
小鄉帶來另一種不同於農業生活的景觀,在農曆正月到三月之間,各式藝陣所組成的進香團一波波的湧
入新港,使得新港的春天異常熱鬧,不僅是信徒求得平安,而伴隨進香活動展現各式民俗藝陣已得奉天
宮前的廣場成了一民表演埸。而表演者與信徒所展現的進香團,吸引了來自國內外學者的注意,認為媽
祖的信徒展現盛的生命力。
換句話說,奉天宮不只是新港的代表作,同時也是來自世界各地無數信眾的心靈皈依。
從歷史看,奉天宮在過去不只是先民的信仰史,更是新港地區的中心,在日據時代奉天宮曾為新港
鄉團練局的在地,是新港人護衛自己鄉鎮的指揮中心;在新港棗額土地公廟被日本人拆除時,土地公即
駐在奉天宮;登雲書院面臨拆除時,孔子牌位、五文昌帝君及相關文物也遷到奉天宮;臺灣光復之際,
奉天宮也是政府所設的漢文補習班的所在地;新港鄉鄉公所未建大樓時,部分部門辦公場所也在奉天
宮....,凡此種種,我們可以說,新港奉天宮一直是新港地區歷史、文化、精神的中心。
新港奉天宮建築史
年 代 | 大 事 紀 |
康熙三十九年(1700) | 於笨港街建廟稱之為「天后宮」 |
雍正八年(1718) | 改建宮宇。 |
乾隆年間或作十五年(1750) | 笨港溪氾濫,天后宮受損。重修宮宇。 |
乾隆四十年(1775) | 重修宮宇落成,笨港縣丞薛肇璜立碑為記。 |
嘉慶十六年(1811) | 天后宮神像、文物於嘉慶初年悉數遷至笨新南港,重立宮廟,名為:奉天宮,此年奉天宮落成。 |
光緒三十年(1904)
光緒三十二年(1906) |
嘉義大地震,重修宮宇。 |
大正六年(1917) | 宮宇重修完成。 |
民國五十年(1961) | 城隍殿及東室工程完成。 |
民國五十二年(1963) | 成立歷史資料館。 |
民國五十五年(1966) | 鐘鼓樓完成,鐘樓稱思齊閣、鼓樓稱懷笨樓。 |
民國六十六年(1977) | 成立思齊圖書館。 |
民國七十年(1981) | 媽祖大樓落成。 |
民國七十五年(1986) | 凌霄寶殿動工。 |
民國八十四年(1995) | 金爐重建落成。 |
民國八十五年(1996) | 山川殿與拜殿之間過水廊重整完成。 |
民國八十六年(1997) | 牌樓落成。 |
資料來源: http://www.ttvs.cy.edu.tw/kcc/kcc57/
換虎爺錢水,賺錢如賺水
新港奉天宮是全台灣少數把虎爺供奉於桌上的廟宇。
保庇賺大錢~
新港奉天宮,是台灣著名的媽祖廟,地址位於嘉義縣新港鄉新民路53號,
座落於新民路與中山路口,坐北朝南略為偏西,明定為祠廟類三級古蹟,主要奉祀媽祖。
新港奉天宮,一磚一瓦護古蹟~東西廂房暨思齊閣、懷笨樓修復工程
拜完了天也快黑囉~!
好後悔.....剛剛包子吃太飽,這邊好多賣吃的~ 而且也有羅記民雄肉包的分店
看起來很好吃的生炒鴨肉焿~ 再怎麼飽也要嗑一碗 !
生炒過的鴨肉帶一點焦味真好吃~
新港鴨肉羹 地址:嘉義縣新港鄉中山路17號 (奉天宮香客大樓樓下)
只有看到隔壁門牌是16號~ 我本來以為是18號,上網查原來是17號 ! 不是都單雙號同排嗎
天黑了~ 回家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