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看標題可千萬別以為我是去南投國姓旁邊的雙冬玩了四天啊~!
因為去年的2012.01.23~26.農曆新年環台花東遊回程往台東只有沾一下醬油,
所以今年決定再到台東去~
https://saku031705.pixnet.net/blog/post/5720657
又怕直接殺過去台東開車會太累,所以臨時決定提早一天先到屏東玩玩。
來到東港一定要來東隆宮看看~
建於1706年的東隆宮,宮廟曾兩度沉入海中,現廟址是1984年整修完成,
東隆宮,東港人慣稱為「王爺廟」,主祀溫府千歲,是每三年一科迎王平安祭典的主廟。
溫王爺姓溫,名鴻,字德修,東港人暱稱之「王爺公」,因為在唐太宗時期救駕有功,
皇帝賜其進士出身,又在平定賊寇叛亂後,冊封為王爺。逢太平盛世時,
為宣揚大唐德威而奉旨巡行天下,不料卻與其他義結金蘭的救駕有功進士共36人一起遇海難身亡,
被貞觀皇帝追封為「代天巡狩」。
漳、泉二州人民因溫王爺常顯靈護佑往來閩浙沿海船隻平安而十分崇敬之。
康熙45年(西元1706年)東港海邊發現有大批木材隨潮水沖上岸,木材上寫有「東港溫記」字樣,
信徒有感於溫王爺旨意,將這些所賜木材興建溫王爺廟。信徒相信王爺是為地方造福,
「東」港興「隆」有望,乃命名「東隆宮」。
廟裡同祀神明還有:玉皇上帝、太上老君、觀音佛祖、南斗星君、北斗星君、水遷尊王、制字先師倉頡、
至聖先師孔子、亞聖孟子、祝生娘娘、境主尊神、太歲星君、福德正神等。
其中制字先師倉頡的造像有6隻3對眼睛,並不多見。
東隆宮最特別的建築是用黃澄澄金箔層疊裝飾的山川牌樓。不論白天或夜晚都十分耀眼奪目。
號稱是全台最大黃金牌樓,所費不貲,貴氣逼人,彰顯出王爺的權威。
最奇特的習俗是「祭改」,也就是民間俗稱改運,又分為「大改」和「小改」。
常常可以看見信眾在東隆宮的廟門前接受班頭的祭改。班頭是世襲職務,
目前值班的都是資深班頭,身穿深色藍衫制服、頭戴魯笠,裝扮十分特殊少見。
所謂大改就是信眾自認業障深,需擲筊請示王爺賜與責杖或鞭打以消罪業。男信眾需趴臥地板,
以大板或二板打屁股。用大板打一下代表已挨打一百下,若用二板打一下則代表挨打十下。
女信眾則以紅鞭(未婚)或黑鞭(已婚)打手心,打一下代表十下。小朋友則以藤條打手心,一下代表一下。
小改則是信眾為了保持身心健康、平安順遂而請求王爺加持。
由班頭稟明受改者姓名後,用令旗前後揮動十八下就完成了。
很多可愛的紀念品~
老大說 2015 她也要來看燒王船~
金光閃閃的黃金牌樓~
這座牌樓建於民國86年,造價8000萬元。是全國唯一僅有,廟方擔心被人仿冒,
一度向經濟部申請商標,但是商標局以「建物不能申請」,
並說明「模仿牌樓,豈不是為你們打知名度」,廟方才不再堅持。
多年前,廟方請來貼金箔紙的名匠邱添瑞,為牌樓貼金箔紙,
每張黃金純度達98.6,完竣後,在陽光照射下,牌樓金光閃閃,十分奪目,
金箔打造的8000萬黃金牌樓震撼全台,據說光是金箔紙就貼了280萬片,
當時共耗費了約50台斤的黃金,牌樓貼上高純度金箔紙,不會遭人偷刮,
「這是神明的所在,加上牌樓柱子並未貼上金箔紙」。
貼金箔紙之前,得先上紅漆為底,再上一層油,如被人刮下來,
光是重新「提煉」,會不敷「成本」,所以廟方一點也不擔心。
趕快來合照一張,上傳 FB 打卡一下~
東隆宮 地址 : 屏東縣東港鎮東隆街21-1號
交通資訊: ★ 自行開車:
1、國道一號:走一號高速公路最尾端接走國道十號高速公路,於最尾端下交流道,
沿台17線往南行駛過東港大橋,轉接中正路至東隆街,即可到達東隆宮。
2、國道三號:至最尾端林邊交流道下,沿台17線往東港鎮方向行駛,接187線道沿船頭路、
中山路行駛至東隆街,即可到達東隆宮。
3、省道:屏東─27省道─萬丹─新園─烏龍─17省道─東港。
光打太亮~ 哈哈 !
肚子餓了找找附近有名的小吃,林記肉粿~
肉粿在這邊蠻多人賣的~
吃起來口感就像碗粿或蘿蔔糕,加上肉片還有重點的獨門醬汁,不算太驚喜不過還不錯吃 !
肉粿是乾的,他有附湯~ 喝起來像玉米濃湯的口感,味道比較清淡 !
林記肉粿 地址 :屏東縣東港鎮光復路三段 84 號
用導航搜尋一下才發現,好多小吃都在東隆宮周邊或附近而已,步行頂多幾分鐘,
這樣就不用開車繞來繞去還要找車位了,旁邊這家蝦仁肉丸好像不錯,
不過這個時間座位都會曬到太陽,只好殘念~
天氣好熱買個冰吃~
下一站,共和新村
位於屏東縣東港鎮共和社區,原本是日據時代的空軍基地,在國民政府播遷來台後規畫為眷村,
居民多半是經過抗戰的退伍老兵。共和新村的綠美化程度,是屏東地區各個社區發展組織的重要參考,
因為在先天條件上,眷村腹地寬廣,加上居民長期在原本日式建築的基礎上,各自規畫自家房舍周邊的
綠地及花園,當地里長鄭新寶表示,共和新村綠化的生活環境,已經是東港人在清晨、午後的休閒運動
空間,是東港人重要的生活綠地,但是,在國防部眷村改建的政策下,共和新村現在卻面臨嚴峻考驗。
開車進去繞一下,感覺裡面就像台中的光復新村~
繼續下一站, 國立東港高級海事水產職校~
的隔壁~ 屏東海濱國小,來找東港神社 ! ! 地址:屏東縣東港鎮豐漁里豐漁街 34-2號
東港神社的由來
日本人佔據台灣時,極力推展皇民化運動,為箝制台灣人民的信仰自由,禁止人民祭拜台灣固有的神佛
及祖先,並強制人民崇拜他們的開國女神─天照大神,分別在台灣各地,建造大大小小的神社,共一百九
十八座,而東港神社,也因而設立。
東港神社建於日本昭和十年(1935),十月十八日舉行鎮座祭典,當時的總工程費為三萬二千圓,
而隔年建了佳冬神社,花費九千八百圓,可看出東港神社的規模和造價,三倍多於佳冬神社,當年經費
的來源幾乎是由地方仕紳和一些公司行號所認捐,
目前還保留有兩支的捐款芳名柱,在海濱國小籃球場邊的小葉榕樹下,
一支寫著「一金壹千圓也 李開山」,
另一支「一金壹千圓也 臺灣製糖株式會社」。一金的意思是「非常恭敬的奉上」,
通常用在對天皇或神佛的奉獻時,
壹千圓指的是一千元。李開山先生是萬丹鄉李氏望族,而臺灣製糖株式會社指的就是現在的南州糖廠
〈當時稱為東港糖廠〉。
可惜其他的捐獻芳名柱都已不知去向。當年東港神社祭祀的神位有三座,天照皇太神一座,大國魂命、
大己貴命、少名彥名命合為一座,另外一座為攻台主將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他病死於台灣後,入祀於各
神社。 當年整個東港神社種的都是木麻黃,後來慢慢引進日本北海道來的小葉榕,種植羅漢松和本土
的樟樹、毛柿、象牙樹,而今這些樹都已長成大樹,依然捍衛著神社的遺址。
台灣光復後東港神社為國軍所接收,先廢石碑,駐紮裡面當成營區。民國五十一年,政府於神社遺址
創立海濱國民學校,而鳥居等物於六十二年至六十八年間陸續拆除,民國六十四年改神社正殿為孔子
祠,將學校的孔子塑像入祀,七十一年重新改建成今貌。 民國八十九年起每年教師節,東港鎮特別在此
遵循古禮舉行祭孔典禮,而神社因改為孔子祠而保存了下來。
拍拍照~
保留的部份比想像中來的小~
走出校門口就是漁港~
時間來到下午,等待鵬灣跨海大橋升起 ~!
剛那邊視野比較遠,換到青洲濱海遊憩區這頭近距離觀賞~
青洲濱海遊憩區 地址:屏東縣東港鎮南平路631號
即將登場~
續 2013.02.10‧農曆春節雙東四日遊,屏東‧大鵬灣跨海大橋 1-2
https://saku031705.pixnet.net/blog/post/5720087